关于疫情的 8 个最新解读
1.钟南山团队从粪便里分离出病毒
发言人表示,尚需更多研究
2 月 13 日,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金存在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该团队在 P3 实验室中,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一例重症感染患者粪便样本,分离了活的冠状病毒。
不过,根据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不管患者消化道症状是初发症状还是并发症状,发热、乏力、干咳仍然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
粪便中分离到病毒并不意味着该病主要传播途径发生变化,而是仍以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为主,消化道的传播(包括粪口传播),在全部传播中的作用和意义仍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我们建议在使用公共坐便器的时候:冲马桶要盖上盖子,定期消毒清洗马桶。
2. 湖北省新增 14840 例新冠肺炎
其实是诊断标准改变,不是疫情爆发
今天,湖北省将「临床诊断」直接纳入「确诊病例」进行公布,湖北新增 14840 例新冠肺炎。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湖北省公布的确诊病例 = 病原学诊断 + 临床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需条件 = 疑似病例的诊断条件 + 影像学检查阳性
这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病人纳入临床观察,应收尽收,宁错勿漏,同时也能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3. 重庆三代感染病例占比明显增高
但不是主要群体,保持警惕即可
一代感染者是指在病毒环境中被感染的患者,主要是去过武汉尤其是华南海鲜市场的患者。
而二代感染者是不在病毒环境中,后来被一代感染者传染的患者。三代、四代以此类推。
该则通报中,未有具体占比的数据。
但 2 月 11 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聚集性疫情的发生,一代病人的占 22%,两代病人的占到 64%。
目前来看,三代感染病例仍不是主要群体。但对于未感染者来说,如果要与他人接触,无论对方有无到访过武汉,都不应该放松防护。
4. 4 次检测阴性第 5 次才确诊
「核酸检验受多方面影响」
对于非湖北地区的新冠肺炎患者,确诊还是要用核酸检验。
核酸检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病情、采集样本方法、运输储存检验等,以上环节条件不足或操作失误都可能导致「假阴性」。
但大家可以放心的是,「核酸检验」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标准,但「核酸检测阴性」并不是排除感染的依据。
对于疑似患者,目前国家采取了「尽收尽治」的方案,并且疑似患者解除隔离和出院也有一整套标准。比起早期的疏于防范,大规模漏诊的可能性目前看来很小。
5. 供风范围发现新冠肺炎病毒病人
应及时关闭中央空调消毒
2 月 12 日,卫健委发布「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指南」中对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安全合理使用提出建议:
当空调通风系统为全空气系统时,应当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当空调通风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最主要的集中空调类型:
应当确保新风直接取自室外,禁止从机房、楼道和天棚吊顶内取风;
保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
对于大进深的房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内部区域的通风换气;
保证各个房间的空气独立,开最大新风,并且适宜全天运行。
当空调通风系统为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类似于家庭分体式空调)时,应当开门或开窗,加强空气流通。
如果空调有消毒装置和净化装置,应该打开运行,每周要对出口风、回风口的滤器部位进行清洗。
如果在供风范围发现有新冠肺炎的病人或者是疑似病人,应及时关闭中央空调,等待消毒、评估后使用。
6. 选择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液
根据国家卫健委修订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 5 版)记录: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大部分消毒剂可有效灭活病毒,但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应避免使用含有氯已定的手消毒液。
如果要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应该选择含酒精至少 60% 的产品。如果含至少 60% 酒精的速干手消毒剂也含有氯己定,仍是有效的,但只含氯己定成分的速干手消毒剂无效。
其它有效成分的速干型手消毒剂效果尚不明确。
7. 二手烟不是新冠病毒传播途径
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正式向各地卫健委下发《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 5 版)》中提到:
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二手烟不是传播途径,无需担心。
但如果该烟民感染了新冠病毒,与之近距离接触可能有飞沫传播的感染风险。请大家不要放松警惕,尽量与人保持 1~2 米距离,勤洗手,戴口罩。
同时,丁香医生想提醒大家:二手烟是全球公认的导致早亡和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把烟雾喷到别人脸上,可能比朝别人脸上吐口水更恶劣。
8. 患者去过商场,我也去过
我是密切接触者吗?
不能简单判定。
根据美国 CDC 甲流防控文件:密切接触者与患者接触距离定义为 1.8 米。如果在商场接触患者时没有做好防护(戴口罩),并且近距离接触,则可能有感染风险。
不过,这并不能简单的定义为「密切接触者」。
在判定密切接触者时,要分析其感染发病的可能性时,要综合考虑与病例接触时,病例的临床表现、与病例的接触方式、接触时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及暴露于病例污染的环境和物体的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是希望大家记住一句话:
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仍然是防护重点。
(文章来源于丁香医生)